close
教你炒股票 62:分型、笔与线段

 

在宾馆里闲着等着 10 点开始的腐败,半个小时,找个面首来面首有点时间紧张,还不如给各位写个主贴,来个课程,耗费一下各位周末腐败的时间。

 

瞧了一下,有位叫石猴的网友写了帖子来解释什么是线段,他的理解还行,但不够严密。

 

其实,本 ID 的线段是可以最精确定义的,本 ID 的理论,本质上是一套几何理论,其有效性就如同几何一般,本 ID 理论当然有失败不严谨的时候,但这前提是几何的基础失败不严谨,不明白这一点,就不明白本 ID 的理论。

 

这里,就把本来是后面的课程提前说说。

 

下面的定义与图,都适合任何周期的 K 线图。

 

先看图中的第 1、2,图中的小线段代表的是K 线,这里不分阳线阴线,只看 K 线高低点。

 

 

像图 1 这种

 

第二 K 线高点是相邻三 K 线高点中最高的,而低点也是相邻三 K 线低点中最高的,本 ID 给一个定义叫顶分型;

 

图 2 这种叫底分型,第二 K 线低点是相邻三 K 线低点中最低的,而高点也是相邻三 K 线高点中最低的。

 

看不明白定义的,看图就明白了,这么直观都不明白,那去和孔男人为伍吧。

 

顶分型的最高点叫该分型的顶,底分型的最低点叫该分型的底,由于顶分型的底和底分型的顶是没有意义的,所以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就可以简称为顶和低。

 

也就是说,当我们以后说顶和底时,就分别是说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。

 

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,所谓笔,就是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,都可以忽略不算,但注意,一定是相邻的顶和底,隔了几个就不是了。

 

而所谓的线段,就是至少由三笔组成。

 

但这里有一个细微的地方要分清楚,因为结合律是必须遵守的,像图 3 这种,顶和底之间必须共用一个 K 线,这就违反结合律了,所以这不算一笔。

 

而图 4,就光是顶和底了,中间没有其他 K 线,一般来说,也最好不算一笔。

 

而图 5,是一笔的最基本的图形,顶和底之间还有一根 K 线。

 

在实际分析中,都必须要求顶和底之间都至少有一 K 线当成一笔的最基本要求。

 

当然,实际图形里,有些复杂的关系会出现,就是相邻两 K 线可以出现如图 6 这种包含关系。

 

也就是一 K 线的高低点全在另一 K 线的范围里,这种情况下,可以这样处理,在向上时,把两 K 线的最高点当高点,而两 K 线低点中的较高者当成低点,这样就把两 K 线合并成一新的 K 线。

 

反之,当向下时,把两 K 线的最低点当低点,而两 K 线高点中的较低者当成高点,这样就把两 K 线合并成一新的 K 线。

 

经过这样的处理,所有 K 线图都可以处理成没有包含关系的图形。

 

而图 7,就给出了经过以上处理。

 

没有包含关系的图形中,三相邻 K 线之间可能组合的一个完全分类,其中的二、四,就是分别是顶分型和底分型,一可以叫上升 K 线,三可以叫下降 K 线。

 

所以,上升的一笔,由结合律,就一定是底分型+上升 K 线+顶分型。

 

下降的一笔,就是顶分型+下降 K 线+底分型。

 

注意,这里的上升、下降 K 线,不一定都是 3 根,可以无数根,只要一直保持这定义就可以

 

当然,简单的,也可以是 1、2 根,这只要不违反结合律和定义就可以。

 

至于图 8,就是线段的最基本形态,而图 9,就是线段破坏,也就是两线段组合的其中一种形态。

 

有人可能要说,这怎么有点像波浪理论,这有什么奇怪的,本 ID 的理论可以严格地推论出波浪理论的所有结论,而且还可以指出他理论的所有不足,波浪理论和本 ID 的理论一点可比性都没有。

 

不仅是波浪理论,所有关于股市的理论,只要是关系到图形的,本 ID的理论都可以严格推论,因为本 ID 的理论是关于走势图形最基础的理论,谁都逃不掉。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1、K 线顶分型、底分型:(附课文学习用图)

 

“第二 K 线高点是相邻三 K 线高点中最高的,而低点也是相邻三 K 线低点中最高的,本ID 给一个定义叫顶分型”;“底分型,第二 K 线低点是相邻三 K 线低点中最低的,而高点也1145是相邻三 K 线高点中最低的”。

 

 

2、顶分型的最高点叫该分型的顶,底分型的最低点叫该分型的底。

 

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就可以简称为顶和低。

 

也就是说,当我们以后说顶和底时,就分别是说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。

 

3、笔: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,所谓笔,就是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,都可以忽略不算,但注意,一定是相邻的顶和底,隔了几个就不是了。

 

一笔的最基本的图形,顶和底之间还有一根 K 线。

 

在实际分析中,都必须要求顶和底之间都至少有一 K 线当成一笔的最基本要求。

 

 

4、新笔定义:本 ID 想了想,计算了一下能量力度,觉得以后可以把笔的成立条件略微放松一下,就是一笔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:

 

1、顶分型与底分型经过包含处理后,不允许共用 K 线,也就是不能有一 K 线分别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,这条件和原来是一样的,这一点绝对不能放松,因为这样,才能保证足够的能量力度。

 

2、在满足 1 的前提下,顶分型中最高 K 线和底分型的最低 K 线之间(不包括这两 K 线),不考虑包含关系,至少有 3 根(包括 3 根)以上 K 线。

 

显然,第二个条件,比原来分型间必须有独立 K 线的一条,要稍微放松了一点,这样,象今天绿箭头所指的地方,就是一笔了,相应那三笔下来就构成一段了,整个划分就不会出现比较古怪的线段。

 

  5、上升 K 线、下降 K 线:K 线的顶点和底点越来高的几根 K 线称上升 K 线。

 

一般第二根 K 线的高点比第一根的 K 线的顶点高,就视为上升 K 线。

 

K 线的顶点和底点越来低的几根 K 线称下降 K 线。

 

一般第二根 K 线的低点比第一根的 K 线的低点低,就视为下降 K 线。

 

6、包含处理:实际图形里,有些复杂的关系会出现,就是相邻两 K 线可以出现如图 6 这种包含关系,也就是一 K 线的高低点全在另一 K 线的范围里,这种情况下,可以这样处理,在向上时,把两 K 线的最高点当高点,而两 K 线低点中的较高者当成低点,这样就把两 K线合并成一新的 K 线。

 

反之,当向下时,把两 K 线的最低点当低点,而两 K 线高点中的较低者当成高点,这样就把两 K 线合并成一新的 K 线。

 

 

7、笔的基本形态:

 

 

8、新笔定义与老笔定义的细微差别:

 

 

9、不能成立的笔

 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91daigou.cn 的頭像
    91daigou.cn

    91daigou.cn巴黎代购

    91daigou.c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